课程学时:2周(10天)
学分:3
先修课程:机械制图
适用专业:机械及自动化工程、材料成形、车辆工程
一、本课程的性质、目的和教学要求
本课程为综合设计型实践训练。以机械工程实践课程为技术载体,将各个单一工种用产品串起来,学生得到的不再是孤立的概念,而是具有完整过程的工程概念。以项目为目标,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训练项目不断推陈出新,采用的教学方法由“以教师为中心”转变为“以学生为中心”,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,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。为今后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奠定较好的实践基础。通过训练同时进行科学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培养。是本科生重要的工程训练环节之一。
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得到以下训练:
1、工程质量(精度及表面质量)的概念的训练。
2、了解机械制造生产过程、工艺过程,进行一定的成本核算,从而进行较为完整的工艺过程和经济概念的训练。
3、机械工程实践课程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。
4、了解机械加工的新技术、新工艺。
5、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,培养劳动观念和团体精神。
二、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
(一)概论课(2学时)
1、机械工程综合设计型实践训练的目的与教学要求。
2、机械工程综合设计型实践训练的内容和过程安排。
3、机械工程综合设计型实践训练的学习方法以及考核方法。
4、机械制造工艺简述;
4、机械工程综合设计型实践训练的主要规章制度。
5、安全教育。
(二)分析产品(或模型),分解零件,画出零件加工草图(1天)
教师给出具体任务,学生在各组指导教师的带领下,根据各种机械加工的用途及特点,将项目产品合理地分解为基本零件,绘制用以加工所需的零件图形。
(三)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,写出工艺过程(0.5天)
要求学生在充分思考、交流和研究基础上,产生不同的工艺方案,制定工艺过程卡,
(四)根据工艺路线,进行各工种的基本操作训练,完成零件加工(6天)
根据具体零件图和工艺卡,到各工种进行零件加工,通过实际的操作,不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,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完整的工业过程概念,初步形成了工程概念,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。
(五)对产品(或模型)进行装配、调试(1天)
(六)总结分析比较不同工艺路线、并进行成本核算(0.5天)
(七)完成训练报告。(6学时)
三、教材
1、《金属工艺学实习》(非机类),清华大学金属工艺学教研室编,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。
2、《机械工程训练》(机械制造部分),林建榕主编,航空工业出版社。
3、《机械工程综合设计型训练------以产品(模型)项目带训练实践指导书》,福州大学机电工程实践中心,校内讲义。